首页 > 酒店新闻 > 公司新闻

AG公司(中国区)·有限公司官网|连接网|美术宝马长久:互联网+美术的牌要怎么打

发布时间:2025-02-21 17:47:55    次浏览

本文版权属于连接网文|连接网尹丹丹马长久在2013年就开始做教育O2O,但用他本人的话说:“这是我在一个不恰当的时间选择了一个正确的创业方向。”这次创业失败的经历让他对教育互联网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是他为什么看好美术宝发展前景的理由。马长久告诉连接网,他认为判断一次创业是否正确和可行要判断好四点:1、行业势能积累的是否足够高;2、用户痛点是否是真需求、商业模式的可行程度;3、创始团队是否对互联网理解深刻;4、行业内的竞争割据是否非常激烈。美术宝在资本寒冬中获得1亿B轮融资,并在一个月内完成了B+轮融资,已经验证了美术宝模式的可行性。 美术宝总经理马长久方向很重要 时机更重要美术宝创始人曾在创办美术宝之前曾在新浪、TOM 等互联网公司任职产品经理,后来进入到美术教育培训的校长,还创办了51美术网,在2014年,他发现学生们已经不再像过去一样拿出照片书来参照,而是改用手机来搜索作品,美术行业要如何与移动互联网结合?他看到了行业的需求的机会。于是美术教育综合服务平台——美术宝应运而生。美术宝一经推出便迅速获得了大量用户,并且留存率达到了80%以上,用户群在300万左右。现下美术宝主要的变现模式是在平台上对画室免费宣传,之后导流参与分成,美术宝目前已经成功导流了两万多的学员。由工具切入,向平台进发传统的美术互联网主要分布在PC端,使用者多是学生家长,偏重提供资讯类服务。而移动端的主要用户群体是学生,除了资讯服务之外,他们更需要的场景往往是对自己画作的评价和指导,美术宝一类的产品更多扮演的的角色就是评价工具。从工具切入后,在使用过程中用户会产生交流的诉求从而又会具有平台的性质。在美术行业中,画室的营销成本非常高昂。美术宝一方面能给画室带来价值,同时因为这样的价值让美术宝拥有和画室议价的能力,基本的要求就是在美术宝平台上的收费标准不能高于其他任何渠道的费用价格,这样一来对于用户而言,美术宝既能够针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画室的资源和信息,另一方面还能帮助用户降低求学成本。美术生高考与其他类学生高考有很大区别,为了考上央美、清美这些很多美术生心中的至高学府,很多他乡学子会远赴北京学习绘画,这就导致了求学成本非常之高。据美术宝的调查,每个学生每年的整体花费约在8万~10万左右,这样高昂的成本让很多家庭难以承受,而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能够让这些资源跨越时间和地域的阻碍重新分配,促进美术教育资源平等共享,除了针对专业美术生的需求,美术的业余爱好者也能够通过便捷的网络去获取更多的资源,用信息的力量互帮互助。马长久向连接网表示:“我认为做教育首先要顺应价值观做事,:1、能为家长和用户解决哪些问题;2、能帮助合作伙伴带来哪些价值;3、能否为推动教育事业进步贡献出力量。这些是美术宝做在线教育的初心。” 在精准用户群体中做好口碑在教育行业中存在这样的现象:使用者和付费者是两个群体,家长付费学生使用,因此传统营销重点面向家长而非学生。但在美术教育中,情况则完全不同。美术生群体相较于其他的学生群体而言,自主性更强,选择能力也更强,他们通常个性张扬,在家庭中的话语权非常大,因此在选择画室和产品时往往是这些学生占据主导地位,故而美术宝将营销重点主要放在了学生身上。在常规营销推广方面,美术宝发现:尽管互联网流量价格越来贵,其能够带来转化率却未必随之变高,所以无论以何种方式进行推广,留存率都是很重要的指标。而美术学习作为一种联系非常紧密的学习场景,它的用户聚集度更强,传播效果会更加精准和有效,所以在学生用户中做好口碑宣传至关重要。在画室推广方面,由于全国的画室圈子是互通的,因此推广起来更加容易,在美术宝的团队中有曾经经营过画室的人员,做起推广的阻碍也就更小了。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作为一家线上美术平台,在帮助学生选择画室时需要根据个性化需求去定制服务。因此,美术宝建立了自己的学业规划师团队负责与学生进行沟通,提供不同的画室选择,接下来学生会和画室直接联系。而在内容产出方面,目前美术宝更多走的是PGC道路,其团队成员大多具有美术出身的背景,还配有专门的美术界人士进行创作产出,资讯类内容也由专业人士产出。在今年,美术宝开始试水在线直播教育并在原来的基础上推出了一个专业版产品:美术宝 Pro。目前美术宝的直播是免费的,专业的课件是收费的。在美术宝的团队中,最常被提起的一句话就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在行业积攒势能足够高的情况下,选择一个恰当的时间点推出产品,但之后的路依然要一步一步的走。本文为连接网原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newbelink.com/article/19171.html连接网(www.newbelink.com):中国最大的产业互联网新商业媒体,专注于产业互联网创新与实践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