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酒店新闻 > 公司新闻

AG公司(中国区)·有限公司官网|10.14技术快讯:中国实现超冷原子二维人工耦合;电池技术新突破

发布时间:2025-02-21 17:47:55    次浏览

1、中国率先实现超冷原子二维人工自旋轨道耦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研究小组和北京大学刘雄军研究小组近日在北京宣布,双方合作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拟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国际上首次理论提出、并在实验中实现超冷原子二维自旋轨道耦合的人工合成,测定了由自旋轨道耦合导致的新奇拓扑量子物性。相关论文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2、电池技术新突破:MIT发现新型可导电海绵状MOF材料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首次发现了具有导电性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海绵状微观结构的新型MOF材料具有极高的储能密度,有望能够成为新一代超级电容/电池技术的核心材料。可取代目前以碳纳米管材料为基础的超级电容器,碳纳米管材料的制备条件非常严苛,成本高昂。3、英特尔在Intergeo大会上宣布了最新无人机系统近日,英特尔在德国汉堡召开的Intergeo大会上宣布了最新商用机种Falcon 8+ System UAV,它最大的特色是采用了V形8轴冗余结构,覆以蜜蜂般的黄黑涂装。英特尔表示,Falcon 8+的电子系统是完整冗余的,包含了“自动化空域感知”和三重冗余的Ascending Technologies Trinity自主飞行系统。Falcon8+明显主打航拍与数据收集市场,这点与其毫米级精度的GSD相机系统相呼应。4、本田即将推出日本首辆3D打印电动汽车据外媒报道,近日本田和日本3D打印公司Kabuku推出一款定制的电动汽车,本款汽车最为独特的地方是机身是用3D打印制作。这款汽车在工业设计和配置上与雷诺Twizy概念车有些相似,其使用了轻量型框架,以保证汽车底盘稳定,此外,车身大体则时通过3D打印制造。本田和Kabuku公司称,制造这款车的过程中,3D打印使得其减少了生产的成本和时间,很适合批量生产。5、实验室模拟天然珍珠母生长 有望变身人工骨骼科技日报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教授课题组首次通过模拟天然珍珠母生长过程制备了人工仿生结构材料,具有与天然珍珠母高度相似的化学成分、微观结构等特征,并兼具很好的强度及韧性。该成果刊发在日前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6、英国大学制作出全球最大的金属3D打印品近日,英国克莱菲尔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创造了3D打印界的新记录。他们使用WAAM 3D打印机成功制造出了一根6米长,300公斤重的双面铝柱,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金属3D打印品。 7、IBM利用“沃森”超级电脑帮助员工对抗癌症据外媒报道,对癌症患者来说,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案非常关键,而IBM希望帮助旗下员工更容易地找到这些方案。从明年1月起,IBM的美国区员工将能够利用“沃森”(Watson)超级电脑来帮助找到最有效的肿瘤药物和临川试验,来治疗他们特定的癌症。8、科学家开发生物3D打印支架可助骨骼生长近日,新加坡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3D打印的支架,这种支架能够生长出骨头,并可以用于患者牙齿被拔掉之后放置的牙科植入物。据称,这能够消除进行痛苦的骨移植的需要,因为以前使用的骨头往往是取自患者身体的其它部位。9、太空机器人的'皮肤'面世和真人一样的视觉感据《俄罗斯报》消息,俄罗斯萨马拉大学发动机和动力装置学院的科研实验室研制出了机器人宇航员的假肢,外表看起来就像是人的手臂,还有人工材料制成的手指和关节。机器人的两只手臂将能够借助带有嵌入式传感器的人工皮肤,自己确定物体的形状和温度等。太空机器人的手臂将由宇宙飞船里的人来控制,机器人的手指将重复操作员的所有动作。人戴着手套借助传感器将可体会到机器人宇航员在飞船上的感觉。10、“日本特斯拉”发布G4概念车 续航达400公里Tommykaira ZZ是日本第一款进入大众市场的电动跑车,它所有的零部件都在日本京都生产,其推力非常惊人,从静止加速到百公里时速的时间仅为3.9秒。据了解,设计这款Tommykaira ZZ的是GLM公司。近日,这家创业公司又推出了一款名为G4的概念车型,希望能够进军亚洲其他市场。根据外媒A.sian Entrepreneur的报道,这款G4概念车型采用了双引擎设计,分别安装在车子的前后部位,其电力传动系统能够提供高达563马力的动力,扭矩达到了737磅尺。GLM公司对外表示,这款G4概念车的单次续航里程达到了248英里(约400公里),仅比特斯拉Model S的P100D型号少了67英里。此外,这款电动汽车的百公里加速时间比Tommykaira ZZ还要短,只需要3.7秒,其最高速度达到了250公里/小时。